如果说现场直播、连续(系列)报道等是广播宣传的重武器,那么,短消息就是广播的轻武器、常规手段和主打样式。短消息以其篇幅短小、简洁明快、易懂好记等特点,深受听众欢迎。短消息作为最能体现广播优势的手段之一,为各家电台所重视。
为鼓励和提倡短消息的采写制作,从1994年开始,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单独设立了“短消息奖”。10年来,广播短消息质量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短而新、短而实、短而明、短而活、短而“响”的优秀作品,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近年来,各台注意发挥短消息新、短、快、活的优势,重视用短消息反映重要事件、重大主题。这类作品在本届参评的短消息中占有较大比重。如用短消息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迎接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以及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和舆论监督等等。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南水北调工程今天开工》,是运用短消息反映重大主题的成功之作。这件作品,用400多字、1分钟29秒的篇幅和长度,将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盛典,迅速真实地传达给广大听众。并且将这一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的背景及首期东线工程的概况,清晰简洁地呈现给听众。作品音响的选择剪裁也恰到好处。真可谓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这件作品被评为短消息一等奖。
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扩大党内民主的新举措,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和创新。短消息《雅安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主题重大,内容厚重,以简短的篇幅,忠实地报道了雅安市推进党内民主进程的成功经验。作品脉络清楚,富有现场感,体现了广播特色,获得广播短消息二等奖。
获得短消息二等奖的作品《淮河又见捕鱼人》,通过“渔民们又能在淮河里捕鱼了”的事实,反映了淮河污染治理这一重大主题,体现了广播短消息以小见大、以短见长的特色。获短消息二等奖的作品《爱立信跳槽震惊我市银行业》,用400多字的篇幅,反映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如何面对跨国金融机构竞争的重大经济新闻。还有获二等奖的《党的十六大首次有了外来工党员代表》、《国内银行首次推出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全国首家沙尘暴网站在兰州建成》以及获短消息三等奖的《贵州实现乡乡通公路》、《上海获得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突出贡献奖”》等都是运用短消息反映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力作。
广播短消息是由文字消息脱胎发展而来。最初的广播短消息,只是在口语化上下了一些功夫,与通讯社、报纸的消息没有多大区别。近年来,广播短消息注意在音响的挖掘、选择和运用上下功夫,使音响成为消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主体,实现了从文字稿到广播稿的转变。这是广播短消息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本届参评短消息作品,基本上都是“带响”的。
黑龙江台选送的短消息《省长热线电话在泰来被封锁》,是运用现场音响反映新闻主题的成功范例。作品反映的是泰来县政府的一些人采用技术手段封锁省长热线电话的事。记者在调查中采录了大量生动、典型的现场音响。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些音响本身的说服力,真实地再现了知情者的无意泄露、群众的气愤和无赖、某些政府官员对群众的冷漠和蛮横等。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某些干部为了追求政绩,欺上瞒下,阻塞言路的错误行为。
如三合村村民王永富无奈的声音:“我的孙子都13啦,到现在也没落上户口,找哪哪不管!想给省长打个热线电话吧,黑天白天地拨拉也拨拉不通”。
又如县信访办副主任横蛮无理的声音:“省长热线哪?那你挂不上那就对了,这你放心,我就告诉你的。你就说你啥事你非得找省长,省长热线你知道是哪儿不?你有事省里能给你解决吗?那不是明摆着的事吗,我说的你听明白没有?”
这些音响,清晰、自然、典型、贴切,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使听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作品语言简炼,广播特色鲜明,真实可信,被评为一等奖。
获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作品、中央台选送的《王海滨夺得釜山亚运会首枚金牌》,也是以现场音响反映消息主题的优秀作品。记者现场口头描述了我国男子花剑选手王海滨在人为干扰比较大的情况下,稳住心态,与对手斗智斗勇最终夺得冠军的经过。记者还现场采访了王海滨比赛时的心境和被错判时的心态。王海滨的神态、心态和细节,真实感人,成了作品的一大亮点。
短消息《一汽今年第50万辆汽车下线》、《回家过年台商首次从厦门经金门直航回台湾》、《广播声声越昆仑》等获奖作品,也是以音响见长、以现场音响本身的说服力反映主题的短消息。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奖章程的评奖细则规定,广播短消息的长度在1分30秒以内(含1分30秒)。这就要求短消息必须以最简短的文字或音响,将新闻事实“说清楚、说明白”。因此采写广播短消息,既要把事实交待清楚,又要真正惜墨如金,以一当十,不可有废话、废词。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尤其是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更要“软着陆”,尽量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让人能够听清楚、听明白。
获2002年度广播消息一、二等奖的作品,大都符合这一要求。这些作品都在1分30秒的长度内将新闻事实、新闻背景、新闻的价值等要素说得比较清楚。一些关于重大工程、重大经济事件、重大社会问题和舆论监督的作品,也将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楚明白。
在新时期,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时代,社会生活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现实生活为广播短消息在题材的选择和发掘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届参评短消息的题材也是丰富多彩、涉及面比较广的。除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新闻外,还有环保、法制、文化、教育、社区和反映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题材。
评委和专家们也指出,从本届参评作品看,广播短消息在题材的广泛性方面还做得不够。主要表现在工作性的、一般化的、陈旧重复的主题较多,“三贴近”的题材较少。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此外,评委和专家们认为,本届短消息参评作品虽然与往年比有明显进步,但从整体看,质量水平不如长消息和新闻专题等项目。使人精神一振,眼睛一亮的作品不多。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毛病。主要表现在:
1、“短”不了。有的参评作品文字不简练,“开门不见山”,背景、称谓、过程过长。
2、“实”不了。有些参评作品空泛议论较多,不着边际的叙述描写多,内容不够扎实,信息量小,重点不够突出。消息应当让事实本身说话,一般不需要作者发议论。
3、“响”不了。一些参评广播短消息还没有摆脱文字稿套路,音响生硬、别扭、松散而不典型。有些音响与消息主题无关,一听就知道是硬贴上去的,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
4、“活”不了。有些稿件形式呆板、生硬、沉闷。尤其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数字一大堆,大话套话连篇,令人听而生厌。
5、“明白”不了。有些消息提法欠妥、背景交待不清。有的喜欢用长句、倒装句,有的专业性很强的名词术语未加解释,听众听不明白。有些冠以“首创”、“第一”的科技创造发明缺乏权威人士、权威部门认证,听了令人生疑。
广播短消息篇幅虽短,内容要实,时效要快,手法要新。要用广播的最佳手段———声音和现场音响表现新闻。因此,我们要以“三贴近”为突破口,进一步改进采访作风和文风,不断提高广播短消息质量,采写制作更多短而新、短而实、短而深、短而明、短而活、短而“响”的优秀作品。